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
至1956年底,我国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一做法
A.沿用了苏联对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
B.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D.贯彻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方针 |
1938年3月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认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陈立法的教育观点是
A.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 |
B.教育不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 |
C.教育应该置于国家工作的首位 |
D.军事教育应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
某学者曾撰文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近代收回利权运动持基本否定态度 |
B.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性反思 |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
D.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正确认识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下列言论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B.“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
C.“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
《唐六典》卷一《三公》中曾提到“太尉一人,正一品。司徒一人,正一品。司空一人,正一品。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由此可知
①隋唐时期仍有“三公”,而且级别很高
②隋唐时期的“三公”实际上是荣誉职务
③隋唐“三公”没有僚属,没有办事机构
④皇帝利用自己的身边亲信来分割“三公”的权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