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 | 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 | 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 |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
一个大的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新中国科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
D.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B.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 |
C.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 |
D.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