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六部与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都是民主的反映 |
B.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民主 |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 |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
B.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 | B.民间的传说 |
C.史家的学术观点 | D.秦简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