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缞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忠贤用事用事:运作。 B.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C.体仁衔之。衔:怀恨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
B.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C.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2)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并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不拘于俗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百姓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由南向北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拊膺:拍着胸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帝以业老于边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良乃入,具告沛公

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尝谓其徒曰
B.业劝其主继元降
C.其子延玉亦没焉
D.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
(1)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 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从,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间:(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逆:迎,迎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起一朝之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子以为何如
B.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
C.夫人情虽爱其子
D.中外孤寡皆归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征典书檄典:主管
B.征不谢去谢:告辞
C.卒归唐者卒:通“猝”,仓促
D.不早自图图:谋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贼粮尽且去若属皆且为所虏
B.会窦建德陷黎阳会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被半天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

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元宝藏)促召之
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
D.王责谓(李建成)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
①有大志,通贯书术
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
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但魏征进十策献秘计,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的部下李勣写了一封信,劝说李勣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勣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勣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②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琼传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衤遂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不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须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下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羡慕,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十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秦琼传》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秦琼英勇善虎的一组是()
①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
②独叔宝捍卫得免
③策其马谢世充
④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对他看重有加。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B.秦琼是一个义士,当他认识到王世充并不是治平乱世的明主要去投靠唐高祖时,他还冒着危险去向王世充辞行。
C.秦琼英勇善战,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耀武扬威时,秦王总是派他去攻取。他每虞必胜,因此很是自负。
D.秦琼一生戎马倥偬,历经两百余战,累官进爵,多受封赏。去世后陪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新决狱
周新,南海人。……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之,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俣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曲子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奸伏,皆此类也。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节选自《明史·周新传 》、题目为编者所加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
①贵戚震惧
②新召商妻讯之
③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蕺
④新意僧杀人……鞫实,磔僧
⑤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周新判案,符合科学推理的有“布商案”和“寺僧杀妇人案”,而“商人失金案”、“商人失金案”、“劾罢县令”等并非科学。
B.本文对周新弹劾不法权贵,安置犯人,善于决狱,惩治贪官诸方面作了或略或详叙述。
C.本文对周新审案做了较详的描述,这与文章开头“以善决狱称”的论断相呼应。
D.本文在记叙周新判案明察真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他有些酷吏色彩,如“妻与所私皆论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