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  单位:100万元

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
1930
2200
287.7
956.3
3392.1
6836.1
1931
2271
281.4
896.9
3591.5
7040.8
1932:
2289
275.1
924.4
3880.8
7369.3
1933
2275
268.8
978.8
4290.6
7813.2
1934
1995
262.5
1108.9
4620.9
7987.3
1935
1703
256.2
1413.5
5460.1
8832.8
1936
1391
250
2438.6
6394.2
10473.8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