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这个阶段上”的是
| A.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 |
|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
|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
| 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国王 | B.议会 |
| C.内阁 | D.最高法院 |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
| 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
|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 |
| 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
|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
|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
|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