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规定体现出
A.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发展趋势 |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性 |
D.和平夺取、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 |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校,该校于1879年列出课表,如图,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①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④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书中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铁路总里程的90.7%。”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 |
B.帝国主义各国把中国作为投资场所 |
C.中国重工业殖民地化趋势加强 |
D.国民政府吸引外资取得巨大成功 |
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 B.整体史观 |
C.革命史观 | D.唯物史观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对有识之士的影响是()
A.开始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 | B.开始寻找自强的道路 |
C.开始研究政治改革 | D.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