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 B.保障了下层平民权益 |
|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 D.保护了罗马公民财产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该材料
| A.代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 B.指出了直接民主弊端 |
| C.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窄 | D.反映了雅典民主衰落 |
1924年《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讲:“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 A.皇权至上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 B.皇权加强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
| C.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A.权利重心在中书 | B.三省已具雏形 | C.外朝受内朝牵制 | D.皇权逐步加强 |
西汉初郡国并行,西晋大封诸王,隋文帝、唐高祖时以亲王为总管出镇地方。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
| A.维护皇族家天下的权威 | B.保证皇位继承稳定有序 |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削弱功臣列侯特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