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 |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
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A.维护本阶级统治 |
B.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
C.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
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 |
右图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照片,从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A.健全民主与法治 |
B.努力解放思想 |
C.贯彻“双百”方针 |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