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法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 |
B.《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雨果,法国作家。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
C.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塑造的陈涉是一个有远大志向,敢于反抗精神、善于组织起义的农民领袖。 |
D.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蝈蝈与蛐蛐》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则用《夜》一诗赞美了夜的静谧、美好。 |
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犯罪分子落网后,襟怀坦白,全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能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C.为了搞好班级纪律,新到任的班主任认真调查,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真可谓处心积虑。 |
D.何老师对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进行了分类指导,很受学生欢迎。 |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_____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_____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_____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_____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 |
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下列节日按时间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元宵节腊八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 |
B.“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其中“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屈原投汩罗江自尽。根据这段文字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号子声声传四海 |
C.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原因有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
D.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征集公益广告。下面两条可以入选①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
②看西方文化,弃糟粕;过传统节日,取精华。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语意重复,“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表意不清,“这样”一词指代不明。) |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缺主语,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用词不当,将“依赖”改为“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