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弱点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至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地。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两点不同,请分条列举。
一是:
二是: ③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论证方法是:
作用是: ⑦段中“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珍惜弱点。
阅读《诱人的蓝色能源》,完成小题。(共10分)
诱人的蓝色能源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文章开头从神话故事里的“龙宫”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蓝色能源有了哪些了解。
答: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
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答:
阅读《奇才》,完成小题。(共15分)
奇才
[英]帕·克利弗
①考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莱斯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这次考试,他一定能进入盼望已久的工程技术学校---当个航天工程师是他唯一的目标。
②莱斯被带到一间小卧室,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穿白大褂的考官让他全身放松,然后请他注视对面墙上的旋转灯光。这是最后一道脑力测验,事关重大。莱斯全神贯注,表现得非常好。考试结束后,莱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瞪大了眼睛望着主考官。主考官把这个黑头发、蓝眼睛、高个儿的男孩注视了好一会儿,终于说:“你可以去脑力训练班。”“可我一直想当航天工程师呀!”莱斯绝望了。主考官重新扫视了测试结果,严肃地说:“在脑力测验中,我们发现你有一种能感知动物思维的特异功能。如果加以培养,将会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感知动物?”莱斯又一次怀疑自己听错了,“可我从来没接触过动物呀!”“正因为你从未接触过动物,所以你的特异功能从未被人发现。测验时,我们把一头动物带进来,你说出了只有这头动物和它的饲养员才知道的事情。毫无疑问,你的大脑对动物思维有一种特殊的直觉。孩子,这种功能大有用武之地呀!”莱斯才不在乎什么用武之地,他满脑子都是失去的梦想,眼泪一直在他眼眶里打转。
③离开大楼,莱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走着。直到一片铁丝网横在面前,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来到了宇宙飞船基地。注视着太阳下闪闪发光的银色飞船,他禁不住放声大哭。这时,一辆氢气车驶近他身旁,透明的车顶向后移去,露出一张和善的面孔,“嗨,我叫伊里克,”驾驶员热情地自我介绍道,“航天工程师,我正要去检查飞船,看你这么悲伤,一定不会拒绝跟我去参观飞船吧。”
④汽车掠过一片宽阔的空地,在“波罗坎特号”飞船旁停了下来。伊里克领着莱斯走进飞船参观。莱斯高兴得什么似的,看个没够,问个没完,恨不得多生几双眼睛。可不一会儿,伊里克就拉着莱斯离开飞船,他解释说他需要马上到管理处去一趟。“你就在更衣室里等我。”他指着一扇门说,“记住,什么也别动,我很快就回来。”说完,他大踏步走了。
⑤更衣室就是宇航员登船前更换宇宙服的地方。莱斯心情激动地走到一个柜子前,用手轻轻一按,没想到柜门居然开了,里面放着一套套宇宙服。“让我穿上试试,只穿一会儿。”宇宙服太诱人了,莱斯取出一套写有“彼得逊”字样的衣服穿上,小心地系好每一根带子,然后笨手笨脚地走了几步。他站在穿衣镜前,对自己的形象得意极了。这时,一个人闯了进来,他冲莱斯命令道:“彼得逊,跟我来!”莱斯的脑子闪过一个念头,他下决心什么也不说。
⑥当飞船冲离大气层时,地球引力产生的巨大拉力使莱斯觉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痛苦很快就使他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一切都平静了。两个宇航员站在他的飞行椅旁,一个是船长,另一个年纪大些的是指挥长费锡,后者正瞪着一双燃着怒火的灰眼睛。虽然仍很虚弱,莱斯还是认真地解释了考试时发生的事,他的理想以及理想的破灭。“好啦,你这个可爱的偷渡英雄!”船长和蔼可亲,“由于你的冒失,我们少了一个帮手。不过事到如今,当务之急是给研究院拍份电报,让伊里克、你的老师和父母放心。幸好我们要出去8个星期,这段时间够他们消气了。”“说真的,”指挥长的语气也比刚才缓和多了,“虽然我不赞成你的行为,但我佩服你的勇气,并不是每个11岁的孩子都会这样做的。”
⑦莱斯感到很惭愧,可一想到未来的旅行又很高兴,他有好多问题要问。“船长先生,‘波罗坎特号’是干什么用的?”船长笑了笑:“‘波罗坎特号’是艘宇宙营救船,它专门在宇宙中收集被遗弃的航天器,以便重新利用。我们凭借可靠资料搜寻,有时也借助某种动物的帮助,比如一种外星羚羊兽的嗅觉就能帮助我们找到用甲基烷做动力的宇宙飞行器;还有一种獐子,它对太阳能电池特别敏感。”
⑧以超光速行驶了21天后,“波罗坎特号”飞船到达了目的地——X-12行星。他们要在这里搜寻发射到这颗行星上的无人探测器。宇航员本特利把羚羊兽从笼子里放了出来,这怪兽有着长长的身躯,尖尖的脑袋上长着两只小眼睛,耳朵也尖尖的。指挥长和本特利带着羚羊兽离开飞船,踏上X-12号行星粗糙的地面去寻找探测器。莱斯静悄悄地趴在船长身旁,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荧光屏。“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长嘶哑的声音,“这家伙以前不这样呀!它一个劲地乱蹦乱跳,在原地打转。”“可能有什么东西激怒了它。”船长焦急地说,“你们发现什么反常现象了吗?”忽然,他好像记起了什么,双眼紧盯着莱斯,“快穿上救生服,到他们那儿去!现在是你一试身手的时候了,看看是什么原因使那小宝贝烦躁不安。”
⑨当莱斯身不由己地被带到羚羊兽跟前时,奇迹发生了。他脑子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他忽然觉得他的爪子受了伤——是他的4个爪子,而不是手脚。巨大的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不愿在地上走路。他明明嗅到甲基烷的气味,可就是不想去,他烦躁且愤怒。忽然,他感到两眼发晕,只得使尽全身力气向对讲机喊道:“把那家伙弄回飞船去!”
⑩在指挥长的搀扶下,莱斯回到了飞船。“真的!”莱斯激动得大叫起来,“我确实可以感知动物的思维!羚羊兽已经知道甲基烷在什么地方,但是它的爪子受了伤,所以它不愿意去。如果让它穿上靴子……”“天哪!”指挥长孩子般地大声喊道,“为什么早没想到?”莱斯说不出的高兴,乐滋滋地蹲在一旁,看着指挥长用4张柔软的金属片仔细地包裹羚羊兽的爪子。当他们第二次离开飞船时,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羚羊兽敏捷地跑在前面,很快就把他们带到了有探测器的地方。
⑪庆祝会上,船长高举酒杯:“莱斯,你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奇特的礼物——动物思维感知。它可帮了我们的大忙。”莱斯不停地掰着手指,别提有多得意。当看到其他宇航员们望向自己时那同样充满喜悦和赞赏的眼神时,莱斯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向往今后的新生活……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这篇科幻小说的特点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它“奇”在何处。
答:小说结尾处,“当看到其他宇航员们望向自己时那同样充满喜悦和赞赏的眼神时,莱斯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向往今后的新生活……”请你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莱斯的新生活。(不超过150字)
答: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一)
![]() |
![]() |
![]() |
1.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581-682)幼时看到很多穷人死于疾病,于是立志行医,刻苦钻研医术,二十来岁就成了名医。他关心病人疾苦,医德高尚。 |
2.孙思邈精通各科医学。他用针灸和按摩治好了头颈肿大、危在旦夕的刺史,还在临床实践中冲破前人365个穴位的定规,发现了止痛的“阿是穴”。 |
3.他常常亲自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并经由临床实践发现采药的季节、地点和处理方法都对疗效有影响。他还常到民间收集药方,并都记录下来 |
![]() |
![]() |
![]() |
4.很多山里人得了“夜盲症”,白天能看见,晚上啥也看不清,而有钱人很少得这种病。经过研究,孙思邈让病人多吃动物肝脏,治好了夜盲症。原来动物肝脏里有很多患者缺少的维生素。 |
5. 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与医治脚气病的人。他发现有钱人易得脚气病而穷人不会,就在比较贫富两种人的饮食后,把粗粮中的糠麸拿给病人吃,治好了脚气病。 |
6.孙思邈不忘初心,笃志医学;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终于编写成《千金要方》一书。全书30卷,为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
(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三)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①, 异之,曰:“ 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尔②。”及长, 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③。太宗初, 召诣④京师, 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⑤。帝叹日:“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思邈于推步⑥、医药无不善, 孟诜(shēn)、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日:“天有四时五行⑦, 寒暑迭居⑧。人有四支五藏⑨, 一觉一寐。天人所同也。良医导⑩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 节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少]年轻。 ②[顾器大难为用尔]只是才器过大难以任用罢了。③ [拜]做官,就职。④ [诣]到。⑤ [瞭]明亮。⑥[推步]推算天文历法之学。⑦ [四时五行]指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⑧[迭居]交替, 更换。⑨[四支五藏]四肢五脏。⑩[导]疏导。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桓侯故使人问之 | B.臣是以无请也 故体有可愈之疾良医导之以药石 |
C.及长, 居太白山 | D.渔人甚异之 |
居十日,扁鹊复见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异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2)救之以针剂。
翻译:连环画中提到“孙思邈不慕名利,甘于淡泊”,选文(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一点?
对上面的连环画和文言选段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题,只填序号)
A.孙思邈医术高明,且通晓各家学说。他只是从人的饮食结构中寻找疾病的根由和治病的良方。 |
B.孙思邈通过亲自采收、炮制药材及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药效,还广泛采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C.扁鹊能通过观察确诊蔡桓公的病情,并在谈话中提到可根据病情的发展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法,表明他医术高明。 |
D.扁鹊和孙思邈的医学观都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扁鹊相信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有对“天命”的臣服;孙思邈相信“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明显受“天人合一”的影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共10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纺织在我国甲(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在汉语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丝丝入扣”就形象地道出了纺织机上经线的挂织方法,后用来比喻做事准确、细致。扣,同“筘”,是织布机上用来固定经线位置、控制经线密度的部件。织布时,线分为竖的经线和横的纬线,bù置经线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从线轴引出的每一根经丝都乙(必需/必须)穿过扣,这叫“丝丝入扣”。经丝不入扣,纬线就无法与之交叉,几千根经丝中只要有一根丝不入扣就会产生瑕疵,因此要“一丝不苟”。绷好经线后,用织suō牵引纬线紧紧交织在经线上,就形成了结实耐用的布。正因为经线的重要,汉语中与“经”有关的词才比与“纬”有关的词要多。经络、经典、经世jì民,都用“经”而不用“纬”字。汉语不仅许多词与纺织有关,许多字也可追本sù源到纺织。《说文解字》里627个含“纟”旁的字多与纺织有关。例如,“丝”是象形字,甲骨文作“”,像两端打了结的两根蚕丝。“绩”源于劈麻技术,因为麻丝长度有限,得把它接起来,这个过程就叫“绩”。由此可见,语言文字与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丙(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线轴(zhóu)部置
B.交叉(chā)织梭
C.结(jié)实经世济民
D. 经络(nuò)追本朔源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甲乙丙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必须相辅相成
B. 根深蒂固必需息息相关
C.源远流长必需相辅相成
D.源远流长必须息息相关
(3)在文中画波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此,人们衣锦为荣,期望前程似锦,用“锦上添花”形容那些好上加好,美上更美的事物。
②属于丝绸而不用“纟”旁的字唯有“锦”,锦是会意字,“锦,金也,其作之用工,其价如金。”(《说文解字》)说明了锦的贵重。
③锦是以彩色丝线在已经很美的织物上再织上花纹,其技术代表了古代丝织的最高水平。
④复杂的工艺决定了它的高贵。历史上,锦曾与黄金等价,代表穿着者的地位、身份。
A.②③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 ④②③①
(4)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与字的含义有一定联系,如含“纟”旁的字多与衣服及纺织有关。有的字谜就借用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字的偏旁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的一项是
A.有丝颜色艳,有水能行船,有贝献朝廷,有力出成绩。(打一字)谜底:工
B. 有丝针线织,有言吸引人,有道能看透,有草分良莠。(打一字)谜底:秀
C.有一边是绿,有一边是红,有一边喜雨,有一边喜风。(打一字)谜底:秋
D.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有人非你我,有土种庄稼。(打一字)谜底:也
(5)下列成语或俗语的起源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一丝不苟 B.玉不琢不成器
C.闻鸡起舞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代文阅读:阅读《那个温暖的冬天》完成小题。
在我家的老屋里,一直摆放着一个小火炉,尽管它已经破烂不堪,无法再使用,——那是奶奶的小火炉。
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村子里常会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背着一个破口袋沿门乞讨的人,我们称之为“要饭的”,大人小孩一看到他们要上门乞讨,往往是慌忙关上屋门,拒之门外。但奶奶却从不让我们那样做。
奶奶是一位非常慈善的老人,虽然那时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只要“要饭的”走到家门外,奶奶一定会立即从家里拿出两个馒头来,双手递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离去;如果正赶上我们吃饭,奶奶便会把他们迎进屋,让他们也能吃碗热饭。
冬天是个最难过的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奶奶请人做了一个小火炉。冬日里,奶奶常会去田野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烧炉子。那时,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奶奶的火炉已经架好了,火苗照在奶奶和我的脸上,奶奶便会笑着说:“冬天的火苗比娘亲!”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发现家门口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要饭的”,她一定让他们赶快进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一边让他们烤暖身子,一边赶紧给他们去找吃的;如果看到他们穿得单薄,还会想办法给他们找件厚衣服御寒。
父亲对奶奶的善良颇有怨言,但却又不好说奶奶什么,只是在一次奶奶容留了一对母子在家里住宿几天后,父亲对奶奶的不满完全地表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天阴沉沉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家门口。这是一对母子,奶奶立即把母子俩迎进了家门,把炉子烧得通红,母子俩烤着火,冻僵的手脚一下子有了活色。这时奶奶发现小男孩已冻得感冒发烧了,便赶忙找来点药给孩子喂下,又给母子俩做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年轻的母亲流着泪不住地感谢。母子俩要走了,奶奶说,这样不能走,等孩子病好点再走,硬是把他们留下,一留便是三个日夜,直至小男孩彻底退烧。
送走了母子俩,奶奶的心仍放不下,念叨着母子俩。然而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对奶奶说:“妈,以后再不要让外人住在家里了,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但奶奶却说,我们再难也比他们出门在外要强,至少家里还有个火炉。沉默了一会,父亲又对奶奶说,“妈,你看看你那儿东西少了没有?”听父亲这样说,奶奶有点不高兴,她责怪父亲不应该把可怜的母子俩当小偷看待。但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翻了翻,然而这一翻,奶奶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疑惑地小声说,我这放的十几块钱怎么找不到了?父亲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说一定是被那娘儿俩拿走了。奶奶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结果就是没找到那十几元钱。十几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父亲便一再警告奶奶,以后再也不能把“要饭的”带进家里,说别再可怜别人了,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怜得过来吗?然而奶奶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她总是说,那娘儿俩不会拿我钱的……就算拿了,也不能因为这次而把所有乞讨上门的人关在门外。奶奶依然像她的小火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她见到的需要温暖的人。
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便行动不便了,她再也不能去外面捡柴禾,整天坐在她的火炕上郁郁寡欢。
那年冬天,奶奶度过了她83个风雨岁月后,溘然长逝。临终前,父亲跪在奶奶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妈,请您原谅儿子,那年是我在那对母子离开家后,偷偷拿走了您存放的钱。”奶奶笑了,慈祥地闭上了双眼……
后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也开始像奶奶那样乐善好施。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说,十几年前,他曾和他的母亲来到我们家乞讨,是奶奶收留了他们,并说如今他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但他和母亲仍念念不忘当年我们一家对他们母子的恩情,这次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当他得知奶奶已去世多年后,眼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伙子还记着我们一家,逢年过节还会常来看望,父亲也常常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说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缘分。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那个温暖的冬天”中“温暖”的含义。
从文中划线句找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结合文章说说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父亲反对奶奶帮助穷人,除了自身穷外,还有一重要原因:“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可帮的过来吗?”对他这一观点,你如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