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1)请运用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知识谈谈对“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解。
(2)材料体现我国现阶段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深得人心,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某高三·(1)班同学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学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尽量减少消费。
同学乙: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要求,它与反对铺张浪费是相互矛盾的。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制定规定仅仅是一个开端,怎样落实还需要领导干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舆论、社会、公民等方面的监督,督促广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2)作为一个公民,你会怎样督促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2010~2012年部分经济运行数据统计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税收收入(亿元)
2010年
39 416. 2
2 749.3
2 149.9
2011年
45 429.2
3 455.7
2 602.4
2012年
50 013.2
4 059.4
3 050.2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010~2012年山东省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持续加大,分别占全省财政支出的51.0%、54.8%和56.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这一做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2013年7月3日,全省各市、县党政干部在会场收听收看了山东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表示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纷纷表示,将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带头参加并切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述政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要性。
材料三 大到一座城,小到一条路,城市规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烟台市规划局和胶东在线联合主办“网上规划展”,主要对一些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和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城市规划决策为什么要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我国今年积极稳妥推行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论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2)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稳妥推进城镇化的举措的哲学依据。
(3)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问题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每年餐桌上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 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了,浪费一点,就是多消费一些,也是扩大内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 时下,提起美食,人们除了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赞誉,更多的是对 “舌尖上的浪费”的担忧。2013年1月,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了一项公益活动——“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风气。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推行“光盘行动”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 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 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