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价变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也与经济的健康运行紧密相连。
材料一: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全面试行。实行阶梯电价,是我国针对能源紧缺、成本高涨、电能浪费严重、环境压力加大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阶梯电价可以充分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不同居民承受能力。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实行阶梯电价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材料二:2012年8月下旬,南京市进行了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南京市物价局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借鉴外地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按照疏导上游天然气价格上调与南京市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矛盾,同时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经过价格成本监审及详细测算,提出了改革听证方案。
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方案如下(有删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每月每户
(≤3人)
价格
(元/ m3)
每月每户(≤3人)
价格
(元/ m3)
每月每户
(≤3人)
价格
(元/ m3)
第一阶梯
≤30m3
2.35
≤50m3
2.50
≤15m3
2.20
第二阶梯
30m3—50 m3
2.55
>50 m3
2.80
15m3—50 m3
2.60
第三阶梯
>50 m3
2.75
 
 
>50 m3
3.00

注:据测算,除方案三第一阶梯家庭没有影响外,其他不同程度的都会增加费用。
听证会上4人赞同方案一,5人赞同方案二,10人赞同方案三。单从结果来看,方案三“完胜”方案一和方案二。同时,在听证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疑问:疑问一,听证会数据依据是否准确?疑问二,现有方案能否再进行适当调整?疑问三,阶梯气价是否能按年度累计计算?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视角分析南京民用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对居民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当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民增收门路不多,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为了改变命运,很多农村家庭倾一家之力供孩子读书,希望能改变命运。然而在如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城里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农村学生的比例在下降。在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里,10名学生中只有两名来自农村,且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材料二 2010年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第l973号决议,授权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美英法等国家以利比亚违反联合国有关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为名,发起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持续进行军事打击,直至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下台。法国方面承认,这一要求超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授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促进教育公平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10分)
(2)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2分)
(3)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道理阐述我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主张(8分)

材料一全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部分指标

注:全国“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为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为8.9%,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2%。浙江省“十一五”GDP年均增长速度11.8%,“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目标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7%左右。
材料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依赖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丰沛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发生变化。国际经验也表明,经过二三十年的连续高增长后,会出现经济增速的回调。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通过居民收入的加快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必然的选择。8%的增长速度符合浙江省情,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发展速度也一直领先于全国,而当浙江的经济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主动调节增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GDP年均增速暂时放缓,是为了今后能跑得更快、更稳。浙江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追求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力来谋求快速增长,要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以创新促进转型,来谋求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分析,浙江省为什么要适当调低经济增速目标,谋求科学发展新局面?
(3)有人认为“降低GDP目标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时间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之《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陆续播放。。中国59位各界名人和众多普通民众依次出现,他们的自信、亲切、善意、笑容和业绩,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于静默之间传递着大国的声音。宣传片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的发展,用世界公众能够接纳和理解的形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将一个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中国展示给美国公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丰富而全新的中国。
材料二:2011年2月下旬,利比亚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我国3万多侨民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当西方世界在对利比亚局势左攻右批时,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撤侨的准备工作;当西方国家发现很多侨民仍陷入乱局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时,中国侨民正通过海陆空三条路径踏上回国旅途。此次行动之所以顺利进行,与周边国家的配合、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及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一个大国政府,及时、迅速地把国家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国民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国家以民为本的高远意识。无疑,这种拯救国人于危境中的场景是最佳的国家形象片。
请结合材料回答:
(1)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宣传片的成功播放对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有何启示?(12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利比亚撤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

A. 《经济学常识》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
(2) 鉴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1年4月8日美国临时预算即将到期之前,代表民主党的奥巴马总统与控制众议院的共和党在预算削减幅度方面一直存在分歧:民主党要求减少330亿,共和党主张至少减少400亿。两党为了70亿,宁可冒着让政府关门的风险也不愿让步。在距离临时预算到期仅一小时的最后时刻两党达成一致。
材料二: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确保国家一切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1) 有人认为:“这次联邦政府关门幸免于难,是两党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暂时妥协。”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洪涝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要把水利建设置于农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水利建设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应如何作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