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2012年7月10日在中国建设银行存款20000元,定期两年。因急需用钱,小刘于2013年4月10日,从银行里把该存款全部取出。根据相关规定,小刘在取款时应得利息为: ( )
(从2011年7月7日实施,单位%)
| A.45元 | B.75元 | C.116元 | D.125元 |
下图是“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当曲线处于A点的时候,当时市场的基本特点是
| A.呈现卖方市场,人们争相购买 |
| B.呈现买方市场,人们持币待购 |
| C.价格高于价值,不等价交换现象普遍 |
| D.个别劳动时间普遍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设变量△m=p/q(p为流通中货币的需求量,q为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M国2015年前三季度△m在区间(0.5,1.5)间变动,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从0.5向1变动,说明该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
| B.若△m从1向0.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好转 |
| C.若△m从0.5向1.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转为通货膨胀 |
| D.若△m从1向1.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加剧 |
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可以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如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
| A.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
| 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
| C.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
| 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
|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
|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
|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
小明的父亲领取了3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里,3000元、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
|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
|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