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
|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
|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 |
|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
| 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文化继承 |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 |
|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D.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