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高三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2013年,我国多个地方遭遇雾霾天气,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经过调查,发现解释雾霾天气必须改变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等。
(2)结合材料,说明解释雾霾天气的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丙组同学认为,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污染。倡议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共建共享低碳新生活。
(3)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 “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 “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
(2)请就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 5 亿,占网民总数的48. 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2011年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蛋类价格上涨19.7%,水产品价格上涨15%,一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和担忧。
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有哪些影响?假如你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物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20多次提及“公平”,这表明党将以更大决心和努力,直面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让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就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提出政策建议。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