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是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强音。目前,全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提炼和践行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
材料一 城市精神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植根历史,基于现实,呼应时代,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城市自身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是对这些因素的高度提炼与准确概括,既彰显城市个性,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又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城市精神提炼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
材料二 某省著名企业弘扬“诚信、自强、和谐、创新”的城市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提高竞争力。”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平衡发展、自主创业政策普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紧张;同时,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导致“招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如何看待“招工荒”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状况
表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支出(部分)状况
(单位:亿元)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教育支出 |
538.33 |
1 076.35 |
1 603.71 |
1 981.39 |
2 159.9 |
医疗卫生支出 |
138.03 |
664.3 |
826.8 |
1 273.21 |
1 389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2 023.03 |
2 302.36 |
2 743.59 |
3 296.67 |
3 582.25 |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表中不断增加教育支出的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海洋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一 2001~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目标为海洋生产总值的11%以上,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经济比重超过50%。
材料二 早在1993年,浙江就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在2011年初国务院批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浙江便加快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步伐。3月24日,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达成协议,确定双方在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等九大方面开展合作;3月25日,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8月11日,省高院公布《关于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司法依据;9月19日至21日,部分浙江选举产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专题在舟山开展调研,听取省发改委和舟山市政府的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分析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什么优点和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作为,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7.5%。
材料一 今年以来,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保障重点支出,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农田水利等的支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减轻企业税负超过1 000亿元),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 2012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重点对投资领域、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特别是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强调“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1)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概括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财政措施是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实现2013年经济发展目标,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亿元)、网民人数(亿人)、网购交易额(亿元)
注: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1万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达到2.12亿,网民使用率提升至39.0%。目前,仅国内最大网络零售商淘宝网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有约38万个,国内网购平台上的活跃店铺数约为105万个,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企业不断改进营销方式。
材料二 网购作为新生事物,受到普遍欢迎。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既省时又省钱: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减少交易环节、省去店面租金,可以产生更大让利空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同时,2011年全国受理互联网销售服务授诉30 355件,同比增长43.3%,这说明随着网络交易爆发式的增长,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漏洞;网络交易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面临的网购诚信危机亟待化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概括图表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促进我国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