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
|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
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 B.固定的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俄
| A.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
|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土地法令》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