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
B.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C.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
有人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这种状况指的是
A.戊戌变法营造的民主风气 | B.清末“新政”推动下的民主化进程 |
C.同盟会成立引起的革命运动高涨 | D.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氛围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下面各项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古代著名诗人温庭筠(812年—870年)的诗《送渤海王子归国》写到:“疆里虽重海, 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了
A.唐与黑水棘鞨密切的文化交流 |
B.粟末棘鞨深受唐朝中原文化的影响 |
C.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文化影响力 |
D.辽代时渤海地区封建化进程加快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www.jkzyw。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史学专家认为,宋朝时政治局面的重大转折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发生上述转
折的直接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政策 | B.政府机构庞杂 |
C.科举制度的发展 | D.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