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
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国纷纷插手中东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形势更加紧张。这些国家参与中东地区的竞争,是为了控制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更主要的是为了
A.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 | B.帮助阿拉伯重建家园 |
C.支持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 | D.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推广 |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展开军备竞赛 |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
C.战胜国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 D.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
两幅图片是摄制于二战期间的经典照片,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的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制高点的历史瞬间。两国士兵这种行动展露的主要情怀是
A.英雄主义 | B.爱国主义 |
C.社会主义 | D.民族主义 |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这说明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
A.放弃绥靖政策 | B.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
C.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 D.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