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3)材料三中的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文件?据材料分析,两段材料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
(4)雅典是古代民主的代表,英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古今中外的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借
鉴更是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是编辑中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料卡片。请参照范例,补充完成相关内容。

事项
情景提示
改革人物
改革性质
政治方面积极意义
奖励耕织

(1分)
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1)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国力,为辜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打击并瓦壤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1分)
他十分祟拜章破仓,他建立的新式军队都是按照拿破仑军队的模式建立的,他还聘请当时拿破仑手下的军官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

穆罕默德·阿里
(2分)

(3分)
二一九法令
(1分)
(2分)
(1)推动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2)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公车上书”
列举两人(2分)
(2分)
(1) (2分)
(2)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台历史发展的趋势。

(16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
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
律文件分别是什么?(2分)
(2)在近代,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的本质
是什么?(8分)
(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3
分)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它体现了什幺原则?(3分)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
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回答:
(1)材料一这段话是谁提出的?当时这个国家面临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这里所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6分)
(2)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面对这个错误.他是如何作出政策调整的,这一调整的最
重要意义是什么?(5分)
(3)在哪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经济体制转变的最根本转变是什么?(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5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见右图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据此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原因有哪些?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