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制备氯化铜时,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粗制氧化铜粉末(含杂质氧化亚铁),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反应如下:
CuO+2HCl=CuCl2+H2O
FeO+2HCl=FeCl2+H2O
已知:pH≥9.6时,Fe2+以Fe(OH)2形式完全沉淀;pH≥6.4时,Cu2+以Cu(OH)2的形式完全沉淀;pH在3~4时,Fe3+以Fe(OH)3的形式完全沉淀.除去溶液中的Fe2+,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直接加碱,调整溶液pH≥9.6 |
B.加纯铜粉,将Fe2+还原出来 |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整pH在3~4 |
D.通入硫化氢,使Fe2+直接沉淀 |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烧杯中的FeCl2溶液中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SO4溶液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①③④⑤ | B.只有①④ | C.只有③④⑤ | D.只有②③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装置①制取NH3 |
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Fe(OH)2并较长时间观察其白色 |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O |
下列各组物质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Ca(HCO3)2溶液与Ca(OH)2溶液 | B.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
C.KAlO2溶液与KHSO4溶液 | D.2%的硝酸银溶液和2%的氨水 |
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甲=乙 | D.乙>丙>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7.8 g Na2O2与H2O完全反应时,有0.2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
B.FeCl2溶液与K3[Fe(CN)6]溶液混合后得到特征蓝色沉淀,利用此反应可检验Fe2+ |
C.用浓盐酸酸化KMnO4溶液以增强其氧化性 |
D.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