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
|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
“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中共党员)叩”毛泽东收到的这封劝离信最可能的地点是( )
| A.上海法租界 | B.江西井冈山地区 |
| C.遵义城郊区 | D.平山县西柏坡村 |
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 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
|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
| 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
|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末代皇帝溥仪因此得以深居宫中(1924年才搬出紫禁城)。年轻的溥仪好奇心强烈,敢作敢为。下列行为中溥仪不可能做出的( )
| A.因仰慕胡适博士而给其打电话交流 |
| B.亲自动手剪掉了拖在脑后的长辫子 |
| C.为骑自行车下令锯掉大量宫门门槛 |
| D.因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主动搬出故宫 |
北京城在一年多里一共被洗劫过四次:第一次是团民、第二次是(当时拱卫京师的甘肃地方部队)甘军士兵、第三次是联军、第四次回銮的官军。请推测下列人士身在北京经历过上述所有“四劫”的是( )
| A.清朝恭亲王奕訢(1833-1898) |
| B.文学家沈从文(1902-1988) |
| C.民主人士梁漱溟(1893—1988) |
| D.清朝咸丰皇帝(1831-1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