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
A.当地盛产白银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
C.不用白银做货币 |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探索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回答1—5题。
1.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企业
A.经营效益的变化 |
B.分配制度的变化 |
C.生产方式的变化 |
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 |
2.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
下图EF段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规 |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
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 | 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
C.开辟经济特区 | D.![]() |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科学发展”和“邓小平理论”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回答1—2题。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 B.确立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工业 |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 D.美国出现“新经济”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回答1—4题。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
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 B.轮船招商局 |
C.铁路矿务局 | D.福州船政局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
C.近代![]()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
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问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形成这一标准的原因包括
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洋务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回答1—3题。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开始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最初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非洲与美洲之间的黑奴贸易 |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
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 B.发明了内燃机 |
C.改良了蒸汽机 | D.研制了发电机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1—4题。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 | B.(西晋)左思《三都赋》 |
C.曹雪芹《石头记》 | D.(宋)王溥《唐会要》 |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
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
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