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时看到问题:“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下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阁成员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②提倡男女平等
③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④性别歧视消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
①商业繁荣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阶级矛盾缓和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7.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