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是指
A.英国军队 | B.法国军队 | C.英法联军 | D.八国联军 |
“屌丝、逆袭、淘宝、秒杀、吐槽、卖萌……”这些名词的出现,说明了
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 | B.网络影响社会生活 |
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 | D.民主思想迅速扩展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所说的“现在”是
A.调整时期 | B.恢复时期 | C.文革时期 | D.开放时期 |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
《刘公连仁祭》中写到:“平民刘公,在乡农耕,祸从天降,被抓劳工。在高密,逃跑未成遭痛打。经青岛,轮船押运北海道。……终日挖煤,劳动繁重。……穴居林中,苦苦挣扎,十三暑寒”。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侵华日军的罪行 | B.军阀混战下的民生 |
C.国共内战的影响 | D.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 |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 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