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不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 | B.反对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战争 |
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 D.大量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产生 |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感到无法理解 |
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
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 |
“反动的金融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了。这个政府留下一片血迹,逃之夭夭,……人民的鲜血像在七月里那样流着……”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巴黎人民( )
A.攻占巴士底狱 | B.七月革命 |
C.六月起义 | D.二月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