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一次排列。这一历史事件()
①是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②消除了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矛盾
③反映了中国地位的提高④表明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的承认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不能表明()

A.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B.金融资本对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C.银行贷款是当时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D.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此起了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部著作中写道:“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这句话出自()

A.《君主论》.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利维坦》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邃壶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唐朝时期,考生一旦考取,对主考官感恩戴德,双方容易形成宗派关系。为改变这一现象北宋王朝()

A.实行糊名法 B.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C.殿试成为定制 D.命题范围限于四书五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