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 |
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兰溪棹歌
戴叙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
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 |
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 |
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
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
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
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
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