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的不断深化而深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后来引申为政治、经济、文化思维“三位一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其拓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又将其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兴国”作为主要议题。 下列关于“文化兴国”的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④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 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当前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 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 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强制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