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人是社会的产物”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D.“人是自然的产物”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
A.欧盟的成立 | B.东盟的成立 |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共同之处是
A.自由竞争 | B.计划经济 | C.国有化政策 | D.政府干预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 |
“我来了,为胜利而来。”这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打出的竞选2008年总统的标语。回顾历史,下列属于克林顿总统施政纲领的是
A.改革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 |
B.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
C.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
D.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
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以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