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倾向于()
| A.赞扬农业生产合作化 | B.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
| C.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D.反对阶级斗争 |
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B.调整国民经济 |
| 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 D.深化经济改革 |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
|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
|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
|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
|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
|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 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
|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