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 B.行政权 | C.军政权 | D.财政权 |
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没有反映
A.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逐渐动摇 |
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
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 |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明经 |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注:经贴即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填空题。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