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制度 | B.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
| C.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 D.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 B.察举制的完善 |
|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 D.科举制的推行 |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
|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
|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
| 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中共建立 |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两部重要的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部宪法最大的不同是
| A.制定背景不同 | B.性质不同 |
| C.具体内容不同 | D.颁布机构不同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
|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
|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