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
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
A.技术薄弱 | B.思想守旧 |
C.资本缺乏 | D.列强侵夺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A.由私人投资兴办 | 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 |
C.都设于通商口岸 | 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 |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表明明朝政府( )
A.重视商品市场管理 | B.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
C.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 D.固守重农抑商传统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上述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汉代长安 | B.唐代洛阳 | C.北宋东京 | D.明朝苏州 |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冶铁技术 | B.缫丝技术 | C.青瓷技术 | D.造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