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 B.宣扬君权神授 | C.树立专制权威 | D.制造暴政依据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C.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门户开放”政策 |
C.居住及租地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B.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共和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君主专制 | D.无产阶级专政 |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分权制衡原则 | B.联邦体制 | C.共和制度 | D.主权在民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