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 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
|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
像中晚唐那样大规模、大范围任用差遣使,如劝农使、盐池使、铸钱使、两税使、出纳使、筑城使、户部使等,是此前历史所未具有的。下列对中晚唐差遣使设立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限制原有地方官员职权的行使 | B.减轻地方行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
| C.防范官僚体制中管理上的漏洞 | D.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有效掌控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是 ( )
| A.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
|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明朝设置内阁制 |
|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 |
|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
“文物”一词开始见于《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豋降有数,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不敢易纪律。”该古籍中所说的文物是指( )
| A.人类具体活动的物质遗存 | B.具体的礼乐典章制度 |
| C.传递文化思想的文化载体 | D.以甲骨、青铜器为主的古代器物 |
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教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这反映了该学者
| A.倡导宗教宽容 | B.对宗教改革表示反对 |
| C.主张多神崇拜 | D.否认宗教信仰的差异 |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传召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的路德参加帝国会议,企图让他在会上公开放弃自己的观点。路德却这样回复:“我不能,也不愿放弃,因为反抗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确,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这表明
| A.王权取代教权获得宗教裁判权 | B.路德坚持人文主义宗教观 |
| C.封建势力与罗马教廷立场一致 | D.德国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