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用此滑轮组将重为3.6N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摩擦及绳重)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的总重。(2)若用此滑轮组提起小于3.6N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说明理由。
某同学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是否有关”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金属球、尖桌腿的小桌、细沙和塑料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可以通过判断 来判断出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依据是:金属球对小桌 越多,金属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时,该同学发现:由于金属球的撞击点偏离桌面中央较大,使小桌倾斜较大,甚至被撞翻。于是他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主要操作是:每次实验时,先拉起金属球,将沙面抹平; ;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球,观察实验现象。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 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 的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端(选填“ ”或“ ” 。
(3)用开关“试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这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若故障是某一个元件发生了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元件可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开关或定值电阻
.定值电阻或电流表
.开关、滑动变阻器或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或电流表
(4)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请在图2画出电流 与电压 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阻 |
10 |
|||||
电压 |
0.4 |
0.8 |
1.2 |
1.6 |
2.0 |
2.4 |
电流 |
0.04 |
0.08 |
0.12 |
0.16 |
0.20 |
0.24 |
(5)根据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实验课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某小组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 ”形 发光体。凸透镜(焦距为 。光屏和刻度尺(量程为 。
(1)第一次实验时,该小组调整好 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如图甲所示。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通过移动 来达到预设的物距。
(2)调整物距后。移动光屏承接到倒立的实像。该小组发现这个像的高度与发光体很接近,依靠视觉很难比较该像与发光体的大小关系。为了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则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在本次实验中。光屏上的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像距 。
(3)该小组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
物距 |
像的虚实 |
像的正倒 |
像的大小 |
像距 |
1 |
19.0 |
实像 |
倒立 |
放大 |
|
2 |
16.0 |
实像 |
倒立 |
放大 |
26.9 |
3 |
13.0 |
实像 |
倒立 |
放大 |
43.6 |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得出结论后。该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他们发现其他小组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结论。这样使该探究的结论更 。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但是数值较小,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都不发光,两电表示数均无变化,产生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该同学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 ”或“ ”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图象,根据图象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
(5)为了用电流表、电阻箱 和滑动变阻器,测量额定电流为 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操作步骤为:
①闭合开关 、 ,断开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动,闭合开关 、 ,断开 ,调节电阻箱 ,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值为 ,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表达式为 。
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小红选用液体压强计和两个透明圆柱状的容器,分别盛适量的水和盐水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1)小红将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后,发现探头看上去变大了,这是因为容器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2)通过比较 、 三个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的内部, 。
(3)小红比较 、 两个图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认为这样比较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他的理由是: 。
(4)小明利用量筒和一个带胶塞的小瓶,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如图乙,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 ;
②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 ;
③将适量的矿石放入小瓶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仍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 ;
④将瓶内的矿石全部倒入水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读出体积为 。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水的密度用 表示):在图乙③中,小瓶和矿石受到的浮力 ;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