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雪先王之耻    雪:洗刷
B.先趋而后息趋:疾走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凑燕凑:奔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因孤国之乱   因人之力而敝之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丹不忍以己之私
C.涓人言于君曰燕王拜送于庭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国小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事实,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与例句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皆白衣冠 以送之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8.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和宾客“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以无礼于晋 B.吾还也
C.君知难也 D.又欲肆西封

14.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过也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5.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以其无礼于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用/为下面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并且翻译划线的句子。(限划8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