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后转小内史下大夫。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寻进位上大将军,迁御正上大夫。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褒美。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子文谦嗣。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彦光忧瘁 :劳苦,憔悴 B.母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至州学将:将要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化,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醇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帝赞赏,曾不止一次收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着,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回相州任职,虽遭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进。”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
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用事。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锦衣卫狱系:联系、关联
B.进太常卿寻:不久
C.与杨士奇等共机务典:主管
D.王振用事益:更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旦夕死且喜怜之
B.帝褒答一匡天下,管仲谋也
C.封识进信与张耳兵数万
D.循墙走项王瞋目叱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杨溥“性恭谨”的一组是
①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
②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③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
④每入朝,循墙而走
⑤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④③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溥与杨荣同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太子监国,命其赴任;继而又因事牵连被捕入狱。
B.仁宗即位,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皇上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牢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后来建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
C.宣宗即位,罢设弘文阁,杨溥被召入内阁,四年之后,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被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物。
D.杨溥为人廉直宽静,没有城府,加之性情恭谨,诸位大臣论事发生争执,杨溥则平心处之,众人皆叹服,当时人称杨溥有雅操,都是人们夸赞不完的。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2)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

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
田叔者,赵经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三族。罪:治罪,加罪
B.汉与楚相距:通“拒”,对抗
C.士争临城死敌:敌人,仇敌
D.景帝召田叔梁案:通“按”,审查,追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公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徐公能及君也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不自意能入关破秦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4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以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朝,见楚使者曰:“予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想,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以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能中臣诚:的确
B.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绝:超过。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②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
B.①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C.①张仪朝,见楚使者曰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D.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①群臣皆贺,陈轸独吊②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①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②齐王大怒,折节以事秦,齐、秦之交合
C.①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②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①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②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面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裂齐、楚两国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一边。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之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军事。母丧除,召致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乡兵自守 结:聚合 B.乃留愈幕府军事赞:辅佐
C.吏鼎白:禀告 D.鼎欲官吏利弊稽:惩治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B.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D.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2)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悟已往之不(2)眄庭柯以
(3)万物之得时(4)乘化以归尽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掩口胡卢而笑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
从情与景的关系上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此句的妙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