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三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两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自由的理想反对专制政治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得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能够为其自身及其后代捍卫这一理想。
材料二一些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横穿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与阿富汗,到达印度边境,是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这一使命急欲把希腊文化带给可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亚洲人……他不仅照例用希腊人取代波斯总督,而且还输入希腊移民,让他们在新建的城市里定居,以便使被征服民族臣服于他。
(1)材料一评述的是古代哪场战争?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评述的是古代哪场战争?材料中所述“输入希腊移民”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有一位征服者把自己比做“太阳神”,一天,他遇到一位被征服的哲人,问哲人是否需要恩惠,哲人回答说:“需要到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为什么这位哲人会说出这样的话?
2011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大连)上说: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有序扩大民主。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
请回答:(1)材料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有人说:“该政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请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上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开启中国经济、政治近代化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1分)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褥(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
(2) 材料三《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3) 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1分)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的屈辱来自海上,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离不开海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昔日的辉煌】
材料一:“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1) “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些地方?(1分)
【曾经的苦难】
材料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古代航海家
(2) 请举一例明朝中后期“危险亦来自海上”的事例。(1分)
(3) 近代列强的侵略主要来自海上,哪一事件激起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的呼声?(1分)
【复兴的梦想】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历史事件名称。(2分)
材料四:1945年9月3日。这个明亮、清新的秋日,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年轮中。以这个胜利之日为标志,中华民族摆脱向下沉沦的衰败轨迹,开始走向振兴。
(5) 据此回答,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