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的问题也由此出现。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三:新型交通工具的进步
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普遍认为全球化始于“地理大发现”,是指哪件事件?
(2)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是哪种生产方式?材料中提到英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那么举一例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国家?
(3)材料三的两种不同时代的发明都推动了世界连成整体。与此二者同时期出现的新交通工具还有哪些呢?各举一例吧。
与图一同时期的是____  与图二同时期的是____
(4)材料四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分析这场变革对社会阶级关系带来的影响。
(6)请以你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3)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今年建校115周年。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刚建校时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哪一运动的产物?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请你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2003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
(1)材料一中的“荷夷”指的是什么?本诗的作者是从“荷夷”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具体指什么事件?后来台湾又是怎样曾经回归祖国的?
(3)材料三中“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指什么局面?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这一局面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一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