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里,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小明说:“蜘蛛、蚂蚁、人、电灯是生物。”小刚反驳说:“不对,电灯不是生物”。小明解释说:“它能产生热量。”你认为哪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呢?能归纳出生物具有的特征吗?(至少写出三个,本题3分)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有气孔,能进行气体交换,保护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__。(同时填出序号和名称)
(2)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_______和。(同时填出序号和名称)
(3)图中的经过不断发育形成雏鸟。(同时填出序号和名称)
(4)鸟类的受精方式是________,当鸟卵产出后,由于________胚胎停止发育。
(5)鸡、鸭、鹅、大雁属于________(填“早成鸟”或“晚成鸟”)。
(每空1分,共10分)资料一: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资料二: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被吸人呼吸道后,呼吸道粘膜已经无法阻挡病毒的侵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也“束手无措”最终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Ⅰ型细胞,流感病毒成功感染少数细胞后,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它细胞,或被呼出扩散。
资料三:流感病毒进入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Ⅰ型细胞后,或者人体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人体启动免疫机制(免疫应答):流感病毒刺激淋巴细胞,特殊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流感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该特殊的蛋白质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流感病毒失去致病性。
资料四:近几年流感病毒变异产生甲型H1N1→H7N9。对应流感在全球蔓延以来,中国政府反应迅速,领导得力,措施得当,防控有效。以下是北济南、临沂、费县三地对输入型患者采取的几项措施:
①把患者及时送人隔离病房,并用达菲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②让曾与患者在同一车厢、同一架次飞机的乘客及其他亲密接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医学观察
③患者房间配置消毒机,24小时雾化消毒。
④除有关医护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准与患者直接接触(只可用可视电话交流和问候)。
⑤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高规格食宿、医疗、观察实行免费。
(1)某同学初期患上了流感,又来到教室。他就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____
(2)资料二说明流感病毒会很快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人体还有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组成的
(3)请你根据资料三完成人体免疫机制(应答):某病毒进入人体→刺激____,特殊的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吞噬作用→抗原被清除或失去致病性。
(4)资料四的几项措施中你认为主要应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____(填序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 (填序号),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 (填序号)。
(5)费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欢送患者出院时说:1.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2.康复后一般不会再次感染此病。你认为其中“2”说法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假如某甲型H1N1流感患者康复后,不慎与“手足口病”患者亲密接触,有无患“手足口病”的可能?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9分)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材料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PM2.5是1到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哮喘复发。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
材料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材料四:很多人为应对PM2.5的污染,选择戴口罩。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口罩,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街上流行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材料五: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其所在的城市某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
PM2.5(微克/立方米) |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班时段 |
|
(车流量最少)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第1组 |
19 |
89 |
43 |
97 |
第2组 |
22 |
83 |
38 |
98 |
第3组 |
20 |
86 |
41 |
99 |
(1)肺泡适于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有助于扩大进行____的面积。肺泡外还包绕着丰富的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____构成,吸进的PM2.5的空气中的部分物质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____相适应的观点。
(2)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PM2.5中的有害物质使有哮喘史的人再次发生哮喘,因此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____
(3)材料五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6分)黎明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爷爷设计了如下午餐食谱。
(1)请你从健康角度对该食谱做出恰当评价(写出任意两点)。
(2)这些食物被爷爷摄取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涉及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右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其中a代表物质,b、c代表气体,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肾单表示位的两种结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①米饭中的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成[a]____后进入血液,最终被运送到组织细胞肉,在气体[ ]____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能量。
②上图中[I]内的液体含有成分a吗?____。
③医生在检查爷爷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红细胞,可能是图中[ ]________异常所致。
④取某健康人的血浆、[I]、[Ⅱ]三处液体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分析可知,Y液体取自于上图中的[ ](填序号)。
(每空1分,共7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____条食物链构成。
(2)此食物网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称____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
(4)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是____初级消费者有____
(5)二氧化碳是通过____作用进入生物体,通过____作用返回到大气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