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大 |
| B.乙时最小 |
| C.丙时最小 |
|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
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
|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
|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桃源洞②三峡水库③大金湖④沙溪河⑤水稻田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技术落后 ②外资投资多 ③交通落后 ④人才匮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读福建省某山区县196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1~2题。
|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
年降水 量(mm) |
气温年 较差(℃) |
河水含 沙量(%) |
粮食总产 量(万吨) |
人口 (万人) |
| 196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 199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从1960年至199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森林覆盖率 | B.河流含沙量 | C.人均耕地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科技发展 | B.人口增长加快 |
|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 D.耕地面积增加 |
下图中,左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右图表示四个地区的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据此回答1—2题。
左图中,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b和c | B.d和e | C.c和e | D.r和s |
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左图中相应的气候类型分布匹配正确的是
| A.①—s | B.②—d | C.③—t | D.④—e |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 40°N)、乙(115°E、40°N)是近地面的两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该地天气系统附近气压分布描述正确的是(图中黑箭头代表当地风向)

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 |
| 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多日阴雨不开 |
| 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不开 |
| 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