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还是远日点附近? __________。请在图中用“  ”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并注明名称。
(2) 地球公转至A时,正午太阳直射__________(纬度)。此时,地球上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全年白昼达到最长地区的范围是___________。
(3) 地球由B向C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是缩小还是扩大? __________________。
(4) 地球在C位置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昼长时间比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5) 地球公转至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点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6)地球由C向D运动时,北半球所有地区昼渐________(长或短),夜渐_________(长或短),但整体是__________(昼短夜长或昼长夜短)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12月5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6日前后上海有明显的天气变化。读下列图(a)、图(b)、图(c),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为“2010年12月6日11时海平面气压场预报图”,根据分布状况判断图中A、B气压中心的性质和名称。
(2)图(a)中A对应图二中①②
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第幅图,此时该地区天气状况为,试说明原因。
(3)写出图(a)中上海附近出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其对应图(b)中①②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哪一图。
(4)图(c)为2010年12月5日20时至12月6日20时上海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变化统计图,图中C、D两条曲线中,代表气温曲线的是,代表气压曲线的是,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图中气温和气压曲线的变化状况。

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阅读下列各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22分)

图1图2
(1)成都地处我国,昆明地处我国。(填地形区名称)(2分)
(2)简述横断山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与图1河段的差异。(6分)
(3)图1中C地属于气候。C区域突出的流域特征是。(4分)
(4)图2为B地区气候统计资料,其地貌单元的名称是平原,其形成原因是
(5)根据图2简述B地发展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的利弊。

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图B
(1)由图A信息可知,该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填“偏高/偏低”);偏高(或偏低)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2)由图B信息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填“偏多/偏少”);偏多(或偏少)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3)据图A和图B信息,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是地区(填“东/中/西部”),并说明理由。
(4)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 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种河道可能位于 ( ) (2分)

A.黄河下游 B.长江中游 C.珠江上游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的自然灾害是,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