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千米,人口439万。该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世界上畜牧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重要的羊毛及羊肉输出国。 根据新西兰概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至(7)题。
材料一: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土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以上,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农畜产品出口量大,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新西兰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 首都气候资料
材料三: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南岛(南纬43.4°,东经172.7°)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附近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材料四:左下图为新西兰南岛图,右下图为新西兰南岛A地附近景观图
材料五:前段时间某电视台打出一则奶粉广告。广告词如是说;“雅士利奶粉,来自新西兰,品质自然出众。”老爸看不过,每次看到都说,真想扇那制作广告的人两个耳光……(摘自王树人的博客:http://blog.readnovel.com/user/131077)
阅读材料一至五,回答以下(1)-(7)题。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
A.2月22日16时51分 | B.2月22日8时51分 |
C.2月22日7时51分 | D.2月2日8时51分 |
(2)A处海岸典型地貌景观是 ,形成的原因是 。新西兰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其处在 和 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读图,分析新西兰南岛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原因。
(4)新西兰出口的奶制品以奶粉为主,并大量出口。从自然(地形和气候)、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新西兰发展乳畜业的条件。
(5)图中B为马博罗(Marlborough),自1973年开垦了第一片商业葡萄种植园以来,该产区目前的产量已占到全新西兰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马博罗地区夏季温暖,秋季漫长干燥。其土壤以泥沙地为主,含有大量漂石(注:漂石粒径大于200mm以浑圆(棱角)状为主,其含量超过总质量50%;或粒径大于60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75%的土)。试分析该地葡萄酒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6)试分析库克海峡风浪大的原因。
(7)简述新西兰南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区 |
东北三省 |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
23798 |
11335 |
13094 |
12957 |
61184 (52.2%)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9.1% |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14.6:52.3:33.1 |
材料二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 ;② 。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 ;②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
A.劳动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技术密集型 | D.资源密集型 |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 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受外资的制约性很明显,受地区 基础和 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 ,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日显不足。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 与合作,构建以 、 、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下图,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