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题。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高度可达1200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 B.环节②是人类目前难以改造的 |
| C.环节③使海水不断减少 |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②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④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 A.横断山和秦岭 | B.太行山和雪峰山 |
| C.大巴山和巫山 |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分别是
| A.印度、澳大利亚 | B.埃及、巴西 |
| C.印度、巴西 | D.埃及、澳大利亚 |
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
| A.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
| 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 |
| C.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 |
| 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 |
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
| 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 |
| C.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 |
| 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图中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
| A.沙尘暴、寒潮 | B.暴雨、高温 |
| C.干旱、台风 | D.暴雨、低温 |
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山顶2900米处 |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
|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 A.海拔较高 |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
| C.森林覆盖率高 |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