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水面海拔)和TSS (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水位 (M) |
9.2 |
8.3 |
11 |
11.8 |
12.3 |
14.2 |
15.3 |
16.7 |
14.9 |
11.2 |
8.5 |
9.9 |
TSS (106kg) |
-230 |
-55 |
-35 |
-20 |
70 |
380 |
1275 |
2340 |
820 |
-305 |
-410 |
-325 |
下列对该湖泊TSS 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④ |
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C.东北平原 | D.长江中游 |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a)、500米(b)、1000米(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锋面 | B.气旋 | C.反气旋 | D.台风 |
若此时东南方气团势力较强,甲、乙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
B.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
C.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
D.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 |
左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左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右图中的岩浆岩与左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 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对角线ab为经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沿图中经线a到b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50米 | B.489米 | C.555米 | D.605米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的风向;左图为甲区域的放大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X、Y、Z为不同地层,且从X到Z岩层为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m、n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m河的水能比n河更丰富②n河下游东北岸冲刷严重
③与m河相比,n河的航运条件更好④与m河相比,n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能反映甲地地层剖面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