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下列各题。我国近些年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与中亚干旱地区距离近。 |
B.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全球变暖导致植被退化严重 |
D.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育草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以下四幅图表现的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据此完成小题。以下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壮族 | B.②—藏族 | C.③—苗族 | D.④—彝族 |
关于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
B.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新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
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使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下降 |
D.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 |
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据此回答小题。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A.伊拉克 | B.俄罗斯 | C.泰国 | D.新加坡 |
使该国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产业可能是( )
A.金融业 | B.旅游业 | C.加工业 | D.农业 |
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
②使传统的手工艺品重新得到发展
③使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
④使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重新得到修缮与管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2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5%,收入增长26.4%,创历史新高,明显拉动了经济发展,再一次证明“假日经济”的重要作用。据此完成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 B.货币回笼,稳定市场 |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以下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介 | B.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
C.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 D.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 |
节假日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票房收入大增,这说明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出游欲望 ②较丰盈的经济条件③闲暇时间 ④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下列冬、夏季风,其成因主要是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 | B.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 |
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 | 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