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
D.为证明氯水中含Cl-,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
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 |
B.C1-的结构示意图:![]() |
C.102 46Pd和103 46Pd互为同位素 |
D.过氧化氢电子式:![]() |
下列做法不能达到“低碳减排”目的的是
A.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
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
C.自备购物布袋,不用塑料方便袋 |
D.家庭废水再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
同一短周期内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同浓度稀溶液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W>Z>X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R |
C.Y和W形成共价化合物 |
D.X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操作 |
|
A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B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C |
确定磷、砷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
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3AsO4水溶液的pH |
D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L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小于0.1NA |
B.1 molFe与过量的氯气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 NA |
C.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
D.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